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

时间:2025-11-22 11:44:36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现今生活中,当人们反思自己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每天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忙什么。下面是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的内容!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1

我用了七年的时间去寻找和放逐,用了四年的时间来提取、修正和改变,或许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至少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豆友小耳朵问我,不知道自己的长处该怎么办?

我想那就抽时间说说我是如何寻找到自己的长处的吧!

这个过程我用了七年。

我在大学时代并不是一个特别能出风头的人,更多的时候我喜欢钻进自己的小世界里。大学期间最喜欢的是画画、听广播以及写字,这三点爱好看似大相径庭,但其实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不需要直面和人打交道。

我在学校组织的社团就是关于画漫画的,那时候自己有点投稿经验,所以当时召集新人加入社团,办活动、画海报,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而且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举办社团活动总要有主题才行,我就硬着头皮去上台做老师,假模假样地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过去的经验。

我记得第一次活动那天来了三四十人,我站在自习室的讲台上,貌似平静地说话,但是我的小腿其实一直在不由自主地颤抖。

虽然不是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发言,但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其实很害怕面对别人,我更害怕被围观,被注视……

我大学专业是服装设计,但我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漫画家,因为我喜欢的北条司、成田美名子都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

我悲惨的漫画投稿历史从初中就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能发表过一个故事,我将这些归结为没有时间创作,完全忽视自己水平、技术、画工、创意等诸多平庸的根本原因。

我的投稿历史在大一就创下了一个开门红,发表了一个四页的小故事,让我连续三个月跑书店去查杂志,也因此才知道原来杂志都需要提前三个月做好。

当我买到有我作品的那期杂志之后兴奋得半个月都睡不好觉,之后参加一个小杂志的比赛,意外的获奖更是让我信心大增,但随之又进入了屡投不进、泥牛入海的状态。

后来因为社团活动的壮大,院报的主编找到了我,让我开一个漫画专栏,我也算是梦想小小实现一把,还在当地的报纸上冒充小朋友去投稿,获得了一点点发表后的虚荣。

我的文字功底还好,高中时代一直都是班上作文范文的代表,偶尔投稿发表个文字啥的也还可以,唯一的问题是,我只能写自己的故事,不太会编。不过大学时候一心都扑在漫画上,根本没去细心打理过这些。

广播情结是从小就有的,只是大学的时候开始泛滥,头脑一热还去了学校广播站,后来阴差阳错地去了当地的电台做了几期嘉宾,一毛钱都没有,还要自掏车费,不过自己依旧玩得不亦乐乎,大三那年还回老家参加了一个电台主持人选拔,蝉联过四周的冠军。

所有这些都还算是让自己开心、娱乐、丰富的爱好,都在毕业之后土崩瓦解,差一点就灰飞烟灭。

我其实并不爱我自己的专业,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和我当初一样,读的专业其实自己并不那么喜欢,也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爱好,所以就没有好好钻研本专业。

毕业的第一年,我为了对得起自己四年所学,真的去找了服装设计工作去上班,但是在经历了枯燥的设计、重复的流程和抄袭严重的市场打击之后,决定彻底放弃自己所学,那个时候我把转行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

我总以为我有这么多爱好,总能找到一个适合我自己长处的工作。

可谁知,这一寻找就是七年。

七年里,我从原来的设计师变成了杂志编辑、图书策划、广告人、公关公司执行,期间为了生计还兼职做过电视栏目编导、小说连载作者、配音演员、话剧演员、电视剧编剧、插图师。

那时候为了努力赚钱、缴房租、还外债,为了让自己可以过得更好一些,我在不断接各种兼职的过程里拓宽了自己的爱好,我就好像一枚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奔跑,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每次都很害怕被行业、被工作所抛弃,我不断对自己催眠说:技多不压身,只要有机会你为什么不去试试?

只要有人肯给你机会,你为什么不去挑战自己看看?你不去做,你怎么就知道你不行呢?

我的自信坍塌于毕业四年后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那是毕业很久以来的唯一一次我参加过的聚会,至今想起来我都觉得深恶痛绝。

那次聚会的理由是我最好的朋友结婚,她好心地专门把早年同一届的朋友放到了一桌,于是那一晚上我都如坐针毡,昔日同学见面不可避免地会问起,现在干的怎么样?一个月开多少钱?买房了吗?然后巴拉巴拉地说一堆废话。

当时那一堆人里有毕业之后转行做了室内设计的,薪水过万;有结婚后在北京买房的,即便是家里借钱出的首付也算是有个可以安身的家;有职业发展不错步步升迁的;有未来明确打算自己开公司的。

和他们比起来,我似乎还是大学时代那个看什么都感兴趣,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毛头小子,拿着每个月三千出头的工资,做傻小子闯世界的美梦。

不论是从财力收入还是未来规划,抑或是人生目标,他们都给我做了一个最好的表率,那一晚上我觉得自己又羞愧又自卑。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几年我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为什么忙,我也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就是有一份工作打工饿不死就可以,我有大量的兼职机会,但是不论是合作时间还是最后的收入都极其不稳定。

我一直以为我要活得不像他们那样落入俗套,却最后才发现其实最可笑的是自己……

人人都说你有才情,合作过的人都说你态度不错、合作愉快,但是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因为你是新人,因为你价格便宜呢?

我以为自己摊开了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却发现自己的耐心太少,每一次尝试都是浅尝辄止,看似名头繁多,却在哪个领域里都不过是一个新手而已。

我第一次困于自己的爱好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接下来的两年我逐渐缩小了自己兼职的范围,放弃了电视领域、剧社、写小说,兼职逐渐集中在了人物专访上,在娱乐圈试水了一把之后就跨入了广告公司,之后辗转来到了现在的企业。

31岁,还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不知道未来自己适合走那条路。

全身上下所谓的长处,逐渐从杂乱无章,渐渐变得只剩下可以写点东西,有过几个行业的经验而已。

之后我开始思索,我自己想突出的是什么?

一个人可以爱好广泛,但是肯定不可能百花齐放,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肯定做不到又会写字,又会画画,又能演戏,又能拍电视。

我就是一个特别笨的俗人,老天给了我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那么多的领域和行业,其实就是希望安抚我这颗易动的心,让我自己告诉自己,其实那些不适合你。

我还是希望可以做一个能够有专注力,有一项专长的人。可能 ……此处隐藏1494个字……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2

01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忙忙碌碌一天下来,朋友问你今天都忙了什么?仔细想想,回答不知道。真的,一天很忙,但是不知道忙了什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回忆起来,我们没有浪费时间,没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每日的规定动作,比如查查邮件、回复电话、处理一些紧急事务,抑或写写即将要交的汇报,然后就已是到点下班的时间了。

可是,时间虽然从指尖溜过,但占满它的所有已经处理完的事务,在我们的大脑里居然被划归为没有意义,然后只能很无奈地总结一句:每天瞎忙!

这岂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虚度光阴?

转眼几年过去,某一天,当突然有人问你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有时候真的会哑口无言。真的,真的,猛然发现我居然没有特长,每天似乎做着谁都可以替代的工作,突然就觉得好心塞。

02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上来看,这里得提到我想大多数人都不算陌生的四象限理论。简单说来,就是重要和紧急的二维平面划分,每天的忙碌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当前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时间管理的专家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变得不可预知的忙碌,那是因为当这件事还不是那么紧急的时候,即使重要我们也选择了拖延,导致无论何时我们都在处理着许多重要紧急的事情。

然而,造成我们在无比忙碌过后依旧认为自己瞎忙的根本并不在于会不会管理时间,而在于这里原本就存在着一个潜在的而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区分重要?

什么才重要?

对于新晋职场的人来说,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领导交代的就是重要的,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其实当你这么认为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一条区分重要与否的原则,那就是凡是能获得领导认可的事情就都是重要的。

真的这样吗?

未必!

领导写一份分析报告,让你抓紧在系统中导出数据这件事重要吗?需要开一个座谈会,安排你联系相关人员,做一些相关会务重要吗?新产品出来了,让你参与推介方案的制定,这件事情重要吗?

单从这些独立的任务来看,要回答是否重要,我相信每一个人给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会认为导数据、做会务都是些小事,紧急不重要,新产品方案制定看起来很高端,应该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领导那份分析报告是集团公司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参加会议的人员是公司的战略性重量级客户,而新产品推介只不过是一个领导很想放弃的项目,却不得不出于某种原因必须做做样子的一件事,你会如何去判断这个问题?

03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将更清晰看到自己是如何界定一件事情重要与否,不在于领导的态度,而在于你所认为的职业发展。

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与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的前景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当你认定了一个平台以后,这变得尤为重要。

几年前,我被提名去另一个部门任小组负责人,有个和我关系不错的领导提醒我还是慎重考虑这件事情,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从公司的发展规划来看,并不那么重要,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核心业务。

这就像你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却学了这个学校最冷门的专业一样的境地。

但是很多时候,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这未必是件坏事。因为比起公司里的职业发展,更应引起重视的就是独属于你个人的职业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从小成长在应试教育环境的我们来说,考高分就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最直观的目标,无论是老师还是周围的长辈最关心都是你能不能上个好大学。

职业规划,看起来都是工作以后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让自己离这个问题最近的时候其实就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然而,我们很多人都更倾向于听取长辈的意见,听取周围邻居中你所认为的牛人的意见,未曾想过将来想从事什么。其实即使想过,也未曾深入了解过。

于是,我们经常让自己陷入内心的尴尬,常常会发现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必须得学习,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必须得做好。为了激励自己万不可虚度时光,便不断鼓励自己,“做一行爱一行”!

有的人在最初的挣扎过后找到了这一行的乐趣,成功转移了曾经的执着,找到了目标;有的人鼓起勇气,选择内心深处的真爱,潇洒地甩甩头,转身离去,奔向心中的那个未来;却又更多的人,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麻木和浑浑噩噩中兢兢业业,就这样一辈子。

04

重新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为什么在忙碌过后依然会觉得这一切没有意义?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你的内心判定为这些事情与你的个人发展无益!

不管我们有没有清晰去规划过自己的发展,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杆标尺。只要我们在喧嚣中安静下来,仔细思考一番,我们就会很轻易地发现它。

这杆标尺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你内心渴望达到的目标。我们几乎都知道目标很重要,但是如何去定位呢?这个问题时常让我们觉得很迷茫。

哪里是你的战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兴趣,也就是你将来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有些人可能会说有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有前途,或者说不一定很擅长。

前途这件事情与你如何去定义你想要的人生有关。而关于擅长,它与兴趣本身就正相关。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越擅长的事就会越有兴趣去做。

按照经济学上的动因理论来解释,那就是做擅长的事情时,你将得到更多的认可感,并愿意也更有自信去接受更大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大的个人成长。

在给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后,应该如何去做呢?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提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战略配置资源的问题。

战略管理,原是企业管理范畴的一个概念,然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同样适用。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什么资源是宝贵而且值得去用心配置的?不可否认,就是时间和精力。把它们配置在你真正认为重要的地方,才会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忙碌是值得的,而不是瞎忙。

如果你认定你的价值在目前的工作中可以体现,那务必抓住最核心的那些事务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只是让你收集个数据,而你却细心地挖掘其中的规律,并与当前的措施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如只是让你安排个会务,你却留心建立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并和曾经的市场研究结合起来。长此以往,你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如果你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当前的工作非自己所长,非自己所愿,希望开辟另一番天地。

那务必记住及时有条理性地处理好当前事务,每天尽可能挤出一定的时间为自己心中重要的那件事留下空间,而不是成天喊口号。

计划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看到改变,看到完成进度!同时,寻求最佳的转型和改变,毕竟时间是最不可逆的资源。

05

让衡量变得清晰起来。

当我们回到心灵的起点,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战略,并果断实施它,让衡量它们的标尺变得清晰可见,我们才会彻底摆脱似乎永远在瞎忙的感受!

《一直在忙碌却不知道忙些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