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的教育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的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的教育随笔1小班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凡凡好像是不用老师担心的孩子,不哭也不闹。能够独立地吃饭,上厕所,只是不太愿意跟老师说话。但是快一个月了,别的孩子平复了情绪,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凡凡的不适应才浮出水面。
凡凡是香蕉队的宝宝,老师说:香蕉队的宝宝,我们去小便洗手吧。最后只留下凡凡一个人留在座位上,两只手对插着,舔着舌头好像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去,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跟他说:凡凡,轮到我们香蕉宝宝了,你不去吗?这时他才会动起来。我想孩子也许还没有适应这样小群体一起活动的方式,又或者,还没有记住自己是属于香蕉队的宝宝,所以轮到香蕉队时,他才会落单了。小班刚开始,这样的难适应难免,那之后是不是跟他多重复,让他知道自己属于香蕉队,或者香蕉队活动的时候提醒几次,示范几次?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凡凡坐在座位上不动勺子,别的孩子都开始吃起来,他就一直望着老师,总要等到老师那句:凡凡,开始吃起来吧。这是才会拿起勺子。可是饭菜摆在眼前,他不会是不知道现在要开始吃午饭了吧。有一次等孩子们坐下来,我故意没有面对凡凡,转身到别的饭桌上转转,想观察一下当周围的孩子都吃地津津有味的时候,环境是不是会影响他,让他知道该吃饭啦,让他主动地拿起勺子呢?我转了几圈回来,他竟然还是两只手捏在一起,抬着头,目光一直聚焦在我身上,朝向我半探着身子,好像等着我说些什么?饭菜快冷了,于是那句话又不得不从嘴里溜出:凡凡、快吃饭吧。好像他一直在等这句话,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对我的回应,然后拿起勺子吃了起来。他知道该吃饭了,为什么一定要等老师跟他说一句,才开始呢?搬椅子的时候,他总是把椅子搬在同伴身边,手里拿着,始终不放下去,一次我顾着给别的孩子找座位,遇到凡凡的时候,只是含糊地说了一句:找到了是吗,那快点放好吧。看到他把椅子搬在蓝线标记上了,我肯定地点了点头,然后陆续安排其他孩子搬好椅子,回到中间。发现他还是半弯着腰端着椅子很吃力的姿势,站在原地,始终都没有把椅子放下去。目光还是定格在我身上,我知道,他在等我说:就是那里,把椅子放下去吧。我微微有些生气:为什么椅子不放下去,他端着椅子很恐惧的看着我,还是很吃力地保持着吃力的姿势,满是不知所措。
凡凡的一系列行为开始让我思考:他应该是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敢果断地做。他好像很怕做错事情,很怕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所以每一次,他都想从老师的口中得到一个肯定的指令。并且是正对他一个人的清晰的要求。只要得到这个指令,就能安心地开始各个环节的活动。跟爸爸沟通,爸爸分析说是性格太内向了吧,可是我知道,凡凡存在的不适应,不能只简单地归咎与性格内向。
于是找到机会跟凡凡的妈妈沟通,得到了有效的信息,凡凡以前有上过私立幼儿园的经验,一年的友而言生活并不十分愉快,做错事情被老师打过,留下阴影,很怕在老师面前做错事情。总要等到老师对他说地很清楚,叫着他的名字,你该干嘛去了,他才会动起来。
原来他做什么事情都要那么明确,是因为做错事被老师打的观念被定格了!
以前上幼儿园的经历是凡凡害怕老师的根源,在凡凡看来,做错了事情以后就会受罚,就会挨打,即使跟着集体一起,也害怕会做错。
改变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固有形象,是不是他会勇敢大胆一点呢?
在凡凡来园的清晨,我给了凡凡一个大大的拥抱,抱着他问他今天来幼儿园开心吗?今天最想做什么事情?他有点不太适应又害羞,是啊,前几天只顾着哭闹的孩子,还没有好好地热情地迎接过他呢。
中午的时候,凡凡拿着折纸在腿上摆弄,我走过去:纸飞机好可爱,我想跟你一起玩,好不好,帮他折好了纸飞机,抱着他飞飞机。玩了一会儿问他:开心吗?他望着我,还是舔着舌头,稚嫩地蹦出两个字:开心。来之不易的对话,虽然只有两个字,我心中掂量着:他的进步是大大的,他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我了。
中午睡觉的时候,他没有盖被子就躺下去了,旁边的唐思琪看到了,告状地说:老师,他没有盖被子就睡了。只见我刚转过去,他就马上坐了起来,担心地看着我,又开始两手攥着透露着不安,我坐下来,慢慢拉开被子给他盖上,假装对着唐思琪说:这个小香蕉只是忘了嘛!以后他肯定不会忘了,对吧?微笑着看他,他用力点了头,算是回答,然后安心地躺下来。只是短暂的小事,我相信他会感受到,做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更多的是鼓励。
我想,知道做错了没关系是一步,接下来是帮助他果断的做事。
这样做的效果有特许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是循序渐进的,现在的凡凡,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点头就能放好椅子,他能在来园时主动跟老师说话。吃完饭菜把碗叠好后骄傲地看着我,换我一句:你真棒。有一次拿着玩具告诉我,这是爸爸帮他放在书包里的,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说话。小事一件件,我却看得到他的勇敢、果断在成长。相信不久后,会看到一个勇敢的小香蕉,他他不再等属于自己的指令,和老师亲密无间交流。
小班的教育随笔2淼森是个看上去活跃的男孩子,可是缺乏自信,他时常自我在一个地方撒欢,当你走近他时,他却又表现的不知所措。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异常喜欢帮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淼森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异常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我的约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为淼森供给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我感兴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够帮忙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能够给自我和别人带来进取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我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本事很差。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原本以为他们是欢乐没有烦恼的,聊天后却发现他们幼小的心里也有许多烦心事。
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的普通话也有了提高,孩子们逐渐也喜欢和我聊天。经过聊天我明白了他们喜欢动画片,明白他们喜欢听故事,也明白了他们喜欢和班里的谁是好朋友,及对父母的评论等。孩子们很能说,也很想说。但有时候是活动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我的想法,所以在活动课中,孩子们自然也就说的少了。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从教师和小朋友的认可开始,你做到了吗
小班的教育随笔3从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的我,活得有点像行尸走肉,根本就不知道光阴的无价,更是不清楚每天的无所事事,浪费的是青春还是 ……此处隐藏5840个字……每位家长也豪不各啬地满足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慢慢的养成了。有的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应对孩子的种.种要求,他们不是一味迎合和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动与孩子交流,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边走边谈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所教的新知识。家长透过与孩子谈话,不仅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潜力,并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状况,对幼儿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班的教育随笔11培养孩子的就餐习惯
刚来幼儿园的幼儿在吃饭时大吵大闹,没吃完的食物乱扔一气;此时,讲道理是没用的。老师当然也得偶尔来点强制,把他单独叫到一边,告诉他:吃饭是不准乱说话,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教师要随时控制,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能安静就餐,浪费就少了,后来浪费就没了,逐步养成了文明就餐的习惯。
小班的教育随笔12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我们赞赏愿意分享的孩子,夸奖他们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去教育一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是一个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话题。我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有一次我发现吴雨桐小朋友在活动过后,靠座子坐时和黄厚霖小朋友闹得不愉快,两个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们告诉我说:“两个人在抢凳子,我就问他们俩个,是怎么回事,是谁抢谁的。”原来是吴雨桐坐了黄厚霖的座位,黄厚霖小朋友就开始打吴雨桐,吴雨桐还是不起来,于是俩人就这么打了起来,问出来后指出不对的地方,有问题首先应该找老师,跟老师说,不能打架。在幼儿园里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后问吴雨桐抢别人座位对不对?引导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在让他们道歉,最后和好,帮他们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这事告诉小朋友有什么事都不能用暴力解决,与什么事应该跟老师说,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后在表扬下吴雨桐,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
小班的教育随笔13豪豪是我们班“调皮大王”,小红花评比栏内连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得到。渐渐地,他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的念头,变得更加调皮了。课间还抢小朋友的玩具,大家越来越讨厌他了。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帮助豪豪,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周末的评比会上,我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只评优点,不评缺点。”在小朋友们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中,连老师和豪豪都没有发现的优点,被小朋友们发现了。评比栏内豪豪的名字下面终于贴上了一朵小红花。虽然只有一朵,但他的眼中已经闪出喜悦的光。
我想这次评选活动一定会成为豪豪自我更新的动力。
小班的教育随笔14对书的渴望
看到此刻的孩子进入图书馆的自如,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对图书的奢望……
那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书,有幸教我们数学的韩教师就兼管着学校的图书,韩教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的记忆就是长长地脖子,一走进教室首先出现的就是韩教师特有象征的脖子,我们还偷偷的给教师起外号呢!“长脖子教师”,可是,我们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议论,可从来不敢叫出声来,那时的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上数学课,不是因为我的数学成绩太好,而是为了得到看小人书的允许,因为每当韩教师给我们布置完数学作业,他就蹲在门口,等待我们的完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纪律最好,作业速度最快、最认真的时刻,因为谁做的作业全对了,就有看一本小人书的权利,你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数学成绩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缘故吧,所以,那时候的我们,谁先拿到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奖励,远比奖励一个铅笔头来的欲望大。(小时候班主任教师每当周六上午放学时,会把一周学生们捡来的铅笔头,根据表现分到个人手里,这就是当时最好的物质奖励。)
看看此刻的孩子,随着新图书不断地增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有时候还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书到处都是,什么全彩的、动画的、连载的、漫画、带香味的、带声音的,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们远没有我们那时对图书的珍惜。来之不易的感觉,也许仅有“物以稀为贵”才该有的吧,说归说,图书的不断改善,为此刻的孩子学习知识带来了方便,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且还能够根据画面资料随手进行粘贴与创作,既动脑又动手,有时候我们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谓是,时代的提高,书籍的变迁。
此刻随便走进一家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装满各个架子,不一样的书籍分布明确,让看书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时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书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断地充实自我,“好的书籍,让人受益终生”,真是学习的时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进图书馆的机会,我更会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电脑的时代,我也会抽时间看我的书,书籍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小班的教育随笔15几周下来孩子们都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了,一切都显的那么的平静。然而我却在这平静里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一次活动中,我一边和孩子们玩一边巡视着幼儿,突然,我看见陶谨瑶手捂着嘴巴,再仔细一看原来她嘴巴鼓鼓的像是在吃东西,左右2边不停的移动。于是我走过去本能的说:“上课怎么能吃东西呢?”她看着我,慢慢地把嘴里的东西拿出来交给我。天啊!居然是一粒玻璃弹珠。要是不小心吞下去怎么办呢?我不禁地寒毛都竖起来了。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让小朋友围过来坐好,让陶谨瑶把刚才的事情跟大家说一遍。她低着头说:“我把弹珠放在嘴巴里了。”我举着弹珠问在坐的幼儿:“你们能把弹珠放在嘴里吗?”只见他们都摇着头说:“不可以。”与是我又赶紧问:“把弹珠放在嘴里有危险吗?”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来了:“老师很危险的,不小心吃到肚子里的,会死的……”经过我的一番说教,小朋友表示不再带弹珠来幼儿园了。我想孩子们的衣袋里会不会也有不安全的东西呢?我便检查了他们的衣袋,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了我跳三跳,小小的口袋里有:纽扣、打火机的按钮、牙签、螺丝钉等。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反思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来园后,我们一定要检查幼儿的口袋等,杜绝幼儿把不安全的东西带入幼儿园,活动室的用具也要随时的检查,只有坚持检查才能确保幼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