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

时间:2025-10-18 15:36:38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锦15篇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锦15篇

愚公移山的故事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这则寓言一开始简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神话故事】

从前,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名字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这两座山有一万多丈高,七百里宽,把村子挡得严严实实,大家进进出出都要绕很远的路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

一天,愚公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提议说:“这两座大山挡住(Block)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一起努力把它们移走,你们觉得怎么样?”大家都深受这两座大山之害,十分赞同愚公的话。但是,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异议,她说:“像你这样的年纪,即使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也未必能轻易搬动,何况是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魁父与它们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何况,那些石头和泥土又该放在哪里呢?”大家说:“我们可以把石头和泥土堆放在渤海边。”愚公心意已决,于是,带领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行三人来到太行、王屋两座山下,敲碎石头,挖出泥土,用簸箕和竹筐把这些东西装走,运到渤海边。愚公的邻居中,有一个寡妇(Relict),她家里八九岁的孩子也跑出来,和愚公他们一起运土。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人,别人都叫他“智叟”。智叟听说愚公想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竭力阻止愚公,并嘲笑他说:“你这个老糊涂!都这把年纪了,还想去动那两座大山,别说是运石块

和泥土,即使是山的毫毛你也损伤不了。”愚公听到智叟的评论,长叹一声说:“你这样冥顽不灵,连寡妇和儿童都不如。我当然会死,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就这样,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是没有穷尽的

而这两座大山却不会增高,怎么会搬不走呢?”几句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有一个手持蛇形拐杖的神听到了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也看到了愚公一家的行动,吓得不得了,担心愚公真会固执地把两座山挖走,就向天帝作了报告。天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命令天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从此,愚公一家再也不为进进出出而发愁了。

【学习】:即使再大的困难,只要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总能克服。

愚公移山的故事2

在长达五年的开山历程中,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险,终于用双手改变了这座闭塞的小山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马蹄沟村四面环山,风景秀美,离十堰市城区只有9公里,但由于大山的阻隔,村民们到十堰市城区赶集,要翻越大山,需3个多小时。

村民们世代用双脚在大山里踩出的一条羊肠小路,成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唯一的通道。山路狭窄陡峭,只能步行或推自行车。几年前,就有村民摔死在山崖下。更有不少人在山路上摔断了腰椎、胳膊和腿

马蹄沟村种植着很多橘树,然而到了丰收季节,却常因交通不便而导致大量的橘子无法运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掉。这里因此成了柳陂镇最穷的村。

“橘子卖一筐是一筐,别让它烂在地里。”那一年,50岁的村民朱习兵与儿子摘了两筐橘子准备赶早市。半夜1点钟,父子俩将橘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出发了。朱建成掌着车把,父亲打着手电筒,在后面帮忙推着。谁知在山路上,父亲朱习兵不幸失足摔下了山崖……

马蹄沟村民得知悲剧再一次发生后坐不住了。一番商议后,他们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挖一条隧道,打开马蹄沟村的希望之门!

然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最贫穷的一个小山村,要凭一己之力,打通一条几百米长的隧道,谈何容易。

“三年打不通就五年,五年打不通就十年,就是一锄一镐地挖也要把这座山挖通。”抱着这样的信念,“马蹄沟村隧洞工程”开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甚至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拿去卖了500余元……

短短三天,村民们集资款和村干部筹措的款项就达10多万元。

两个爆破手,一个20余人的土班子施工队,艰难地向大山深处掘进。

由于没有防护通风设施,每放一炮后,工人们要等两个小时,等隧洞有毒气体散开后,再派一支小分队进去。工程进度极为缓慢,平均每天掘进不到1米。

10多万元启动资金很快就用完了。村委会以借贷的方式,又从村民们手中筹了16万余元。

此后,工程一直是不断停工又不断复工。

就这样,五年之后,400多米的隧道终于打通了。隧洞的贯通,使马蹄沟村与十堰市城区的路程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小时,也给马蹄沟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村民们将原来荒废的5000多亩山地重新耕种起来,还在四月份举办了“樱桃草莓节”。有了便利的交通,不少城市居民也来到马蹄沟村,在尽情品尝新鲜的樱桃、草莓之后,大家无不对这条手工开凿的隧洞啧啧称奇。

由于资金问题,隧洞只开凿成2米宽2米高,仅能走摩托车和小汽车,货车无法通行。但隧道中,正用摩托车将一筐筐橘子、板栗运往十堰市城区售卖的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骄傲而幸福的笑容。

愚公移山的故事3

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位居住深山里的老人向命运发起挑战,并持之以恒的毅力深深震憾了我的心。

这个故事里愚公因为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出入不方便,他做出了带领家人挖掉大山的决定,并坚持一代一代持续下去的决心。愚公他是这样说的,“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最终他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得到天神的帮忙,背走了两座大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想,即使你是智者,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和毅力,也只能半途而废,再美的梦也无法实现。

一个人的梦想是只有通过自我双手的努力创造,才能美梦成真。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钢琴梦。从小喜欢音乐的我,四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钢琴老师美妙的琴声深受启发,当时我下定决心必须要学钢琴,当一名钢琴家,就把想法告诉妈妈,可当时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不能让我去学钢琴,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梦想,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一向到了七岁时,在一次上音乐课的时候,音乐老师教我们唱歌,我一向关注着老师弹琴的手,那仿佛就是一个少女在琴键上跳舞,这次我更加坚定了自我的决心:我必须要学钢琴。有一回,妈妈带我们出去散步时,看到一个培训学校正在招生,妈妈忽然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愿望,就带着我和弟弟走了进去。妈妈 ……此处隐藏4835个字……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12

古时候,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有两座方圆七百里、高万丈的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北山住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名叫愚公,每次出门,都因被这座大山阻挡,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达南边的豫州和汉水。

一天,他聚集全家人一起商量,说:“我们大家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修一条直通豫州和汉水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愚公的老妻提出了疑问:“以你们的力量,连一座小山都不能搬掉,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说:“把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渤海边,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他们用凿子凿,锄头锄,用竹筐畚箕装,把一堆堆的泥土和石块挑到渤海边上。愚公带领家人移山的事,感动了许多人,邻居寡妇有个七八岁孩子也来帮忙。

在黄河的转弯处,住着一个老人名叫智叟。他知道愚公移山的事,便制止愚公这样做。他说:“你这样做,太不明智了。凭你有限的晚年和你有限的精力,都不能动山的一丝一毫,又能把这么多的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这个人很顽固,顽固得无法开导,还不如人家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智叟讲不出道理,只好不说话。

当地的山神将愚公移山这件事报告了玉帝。玉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13

愚公移山在精神上打动了人心。愚公觉得前面两座山挡住了他们的道路,为了大家行动方便,就不怕苦不怕累,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山移开。之后他的行动打动了上天的心,就把这座山移开,如果当时愚公没有恒心和努力,山就必须移不开。

在生活中,做事不仅仅要有坚定的信念,人们常说:”百年如一日去做。“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做事,才会有很好的成绩。

有些人从小就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什么事都能满足,喜欢不用做劳动,还怕吃苦。有些人从小就自我长大,他在理想和成功的路上的确很痛苦,人士需要付出劳动。愚公就是因为他不怕辛苦地移山,才有成功。如果我们都不怕辛苦,那么,一切困难的问题我们也能解开。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努力。恒心就有成功。所以学习我要迎难而上,才能天天向上。

愚公移山的故事14

很多年之后,当我用形如枯槁的双手推开那扇松动的木板门,随着吱一声,寂寥无边的平原映入眼帘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遥远的、与父亲在一起的、满是落日余晖的下午。那时的我们,忙碌而充实,整天把一担又一担的泥土运往渤海,满担而去,空囊而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在门前开凿一条通往山后的路。在那个充斥着汗水和尘土的环境里,我们一族人都为此不懈努力,最后,在母亲的带领下,甚至锅碗瓢盆这种东西也满是泥土地运往渤海。望着高耸入云的两座大山,父亲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忧虑,反而对那些带来一腔讽刺的人说:看,当两座大山被我的子孙万代移走时,道路将不止一条!说着,又是一铲下去,挑起的尘土像是要把那些冷嘲热讽掩埋。我也满怀期待,期待大山背后的精彩。

终于,那一天到来了。当我清晨推开窗户的刹那,一马平川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赶忙叫醒早已年迈但精力充沛的父亲。父亲满是泪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青草遍地,一望无际。突然,他跌坐在地上,麻木甚至有些枯索的脸慢慢扭曲。一家人惊慌失措,随着咳的一声,父亲吐了一大摊血,这种惊慌达到了巅峰,几近崩溃。而父亲,在那全家奔走逃亡式的慌张面前,却握着我的手,低沉的说:以前没有路可走,我们可以把山移走;现在山移走了,路也没了。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远比走投无路更为可怕。说罢,父亲就带着曾经的理想,现在的遗憾离我们而去了。

很多年之后,当我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单调但充满汗水与尘土的下午!

愚公移山的故事15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山高峰险,横亘七百余里。山北有个老翁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的家正面对着这两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烦恼。

愚公召集全家大小,说:“这两座大山堵住我们的去路,出入不便,我们大家一起出力搬掉这两座大山,好吗?”

大家都举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凭你们这点儿力气,连个小山丘也铲不平,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泥土和石块往哪儿倒呢?”

大家都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就往渤海滩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带着子孙们动手挖起山来。邻居寡妇的一个孩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大家挖土的挖土、凿石的凿石,挖出来的土块和石头用畚箕运到渤海去。来来往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黄河边上有个聪明的老头儿,名叫智叟。他看了这情景,劝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连山上的草木都很难除掉,怎么能搬掉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叹了口气,回答说:“你怎么还是那样不肯动一下脑筋呢?我看你还不如那寡妇的小孩。只要我们有决心,怎么搬不掉这两座大山呢?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 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添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一代传一代;而这两座大山,只会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会增高了。区区两座大山有什么值 得畏惧的呢?”

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

山神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了,命令天将帮愚公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一座放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以南,再也没有高山阻塞道路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