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的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育的随笔 ,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教育的随笔 1学会分享
分享是孩子们在交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为,但有时孩子们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损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分享是有趣的,适当的,适当的引导,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和温暖。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建筑区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积木进行建筑。这时,刘瑞阳和浩浩的孩子们正在争夺一块积木。他们俩都不谦虚,也不放手。然后我走过去,开始问他们这件事的原因。才知道原来的积木是在外国孩子的盒子里,浩浩孩子需要那个,但是他们没有跟他打招呼就把它拿走了,于是两人抢了积木。此时,我引导他们说:“我会;你现在不需要这个积木。浩浩的孩子们需要你先借,好吧这时,浩浩对杨阳说,“我要你先借。”;谢谢你杨洋把积木给了浩浩,两人玩得很开心。我告诉他们,他们应该学会在区域活动中与同龄人合作和分享,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每个人的爱。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事情只有一份或几份副本,需要孩子们分享。有些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即使他们不玩,当别人需要时,他们也不愿意分享。这时,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学会了与同龄人合作和分享。在分享的同时,你也很快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分享和交流,让他们积极交换玩具,这对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的随笔 2用活教材 盘活课堂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和物质基础,但在教学中过分的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变得沉闷、单调、乏味,那么,教学就会犹如一张网、一团麻,很难做到纲举目张,教材反而成了我们搞好教学的瓶颈。可见,处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教材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合理的分析和解读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轻松又实在。
一、不求全,而求变
不可否认,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内容是否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是否能为学生已有的基础所接受和认可?事实上,即如人们所普遍了解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关于教材与教师教学活动之间新的定位:教师应当用教材去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教材。这也就是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正确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全面掌握一个课时的知识点,其次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确定重难点,最后是联系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必要时对教材的安排灵活变通,或“删”或“增”。在北师大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教学中,教材涉及的内容就非常多,从例题看:有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有笔算除法的首次验算(其中又包括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两类)。从习题看:有商的大小比较;有对剩余的不同处理。一个课时涉及五个新的知识点,试想:要使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对五个新知识点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吗?当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师就要对教材作出大胆取舍,本课时紧承前面的教学内容,被除数首位不够除、笔算除法的验算无疑是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删除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对剩余问题的不同处理两个知识点,同时弱化商的比较这一知识,这是“删”。而在导入阶段增加口算420÷6,并通过分解图展示口算和思考过程,这能有效地迁移学法,理解“首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的算理;在学习了首商之后,及时在反馈练习阶段增加确定首商的专项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是“增”。如此删、增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学习轻松了,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变”可以看成数学基本技能教学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不求全,而求联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普遍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呈现模式,内容生动,对学生也有极大地吸引力。但观北师大新教材,课本以大量篇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而将对于知识的解释、应用与拓展反而隐含于练习之中。这样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数学知识链条,淡化了数学本质内容的探究。事实上,我们决不能弱化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某些内容安排次序作出调整,可能更有利于鞭辟入里,使数学知识前后连贯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顺畅。还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的教学,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而紧接着安排的试一试则是被除数的首位够除的练习,这是上一课时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大胆地将这一内容调到例1之前,作为铺垫题,达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取笔算除法要点的目的。这样既分散了练习,又将新旧知识顺畅地联系起来,对新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再看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教学,紧承正比例知识,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例2(王叔叔游长城,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时间的关系)、例3(分装600l果汁,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之间的关系)的情景,在与正比例的比较中理解什么样的量能成反比例关系,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积是12的乘法表倒是适合学生在认识了反比例之后对两种不同的情况作出哪种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判断,同时在乘法表中,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连成了一条曲线,这正是反比例图像的直观表现,对后面观察与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因此,不妨将本课时例1的内容调整到学习了反比例并完成相关反馈练习后进行教学,更利于知识的解释、连贯和联系。也就是说,“不求全,而求联”可以被看成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应原则。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学中,简单机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教材的创新。例如,就概念教学而言,对于同一概念我们应当力求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理解,也即应当将其看成整体性“概念网络”的一个组成成分,从一个广泛的角度对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材呈现的有限内容中生发开来,全面的、立体的掌握知识。在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 ……此处隐藏10394个字……他们高兴。
教师教育的随笔 13“尊重”、“鼓励”是转变学生思想的有效方法
做教师的是人,当学生的也是人。教师有人格,爱面子,学生也有人格,也讲面子。因为学生的人格没有被你放在应有的位子,才没有引起你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你看来,学生的人格可有可无。这个意识是错误的,也是妨碍你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做教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老师更要从心灵深处明白这一点。这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下面就“尊重”、“鼓励”学生方面谈一个教育案例。
我班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姓孙的留级男生。该生脾气倔强,受不得批评。平时爱惹事,在班上称王称霸,绝大多数学生对他敢怒不敢言。连自己受他欺负之后也不敢向老师报告,小组长发现他没做回家作业也不敢回报老师。上课时常会发出怪叫声,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老师批评上去连头也不抬,两眼偷偷向你翻翻,一只脚一抖一抖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模样酷似阿流。面对这样一位讨厌的学生,开始时实在令人头疼。起初想按常规的管理方法加上自己的“凶”实施教育。结果一、二个星期下来不见起色。我寻思着新的策略。一天午间,我正在教室里,突然被校长叫走去开班主任会议。我要是走了,教室里肯定会乱哄哄的。怎么办?一个闪亮的念头在我脑中出现————就叫孙姓的学生坐在讲台的座位上,由他来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就这样大胆的让他试一次。班主任会议结束,我回到教室,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教室里静悄悄,更没有人走来跑去的。我当即表扬、鼓励了他,同学们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平时一向无所谓的他,此时的脸反到变得红起来。我知道他的心灵深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撞。之后,以往的不良现象有所收敛。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天,课堂上又发出了怪叫声,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按惯例,我肯定会让他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出出他的丑。但我想起了他的微妙的变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下课之后让他到我的办公室,表扬了上次的优点,指出了今天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又跟他谈起了其家长的烦恼、无奈和希望等。同他进行了真正的晓之以理的交心,想不到一个“硬汉”竟然流下了眼泪,还主动说出自己也想改好的愿望。一贯受到批评的人,偶尔碰到心交的心的时候,震撼如此之强烈。从脸红到流泪,让我看到了拯救的希望。从此以后,我有事没事和他谈谈,抓住他的闪光点在班上进行表扬,树他在同学们面前的自尊心,并关照大家不要躲他,热情的对他。一段时间下来,真的有了不小的好转:上课怪声没了,称霸现象少了,作业也开始做了。虽然他和大家比起来仍然相差很远,但他毕竟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了呀。
死眼光看人,只会把人看死;凶狠话骂人,只会把人骂死。放下老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的进步,不厌其烦的交心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我是20xx年的特岗教师,经过层层地考试选拔和顺利通过体检考核,最终我有幸“被分配”到了竹竿镇张老店小学。开始了我的特岗生活。在即将结束的特岗生活我感受到辛苦与快乐同在。所以说:“我辛苦,我快乐。”
记得20xx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我从家骑车匆匆赶往张老店小学去报到,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张老店小学。初来这里时,映入眼帘的是半人高的杂草,两排破旧的砖瓦房,坑坑洼洼的校园,再加上缺胳膊少腿的办公桌椅,时光仿佛倒退了几十年。这哪里像学校呀!看到这一切我心中难免有一些困惑和犹豫。走进办公室校长热情的迎了上来,和蔼可亲的把当时学校的情况介绍了一下,并鼓励我做一块发光的金子。校长的热情像春风一样吹走了我内心说不出的失落和犹豫,使我产生了留下来干好工作的动力。我决定留下来,并暗暗叮嘱自己,选择做教育事业没有错,越是条件艰苦越能锻炼自己。于是我主动请求带五年级的班主任。来到教室,拂去讲桌上的尘土,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看到一张张稚嫩天真的面孔,我很快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
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也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当上班主任后,我先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态,了解每一位的特长和家庭情况。知道他们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都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孩子,家庭教育显得长白无力。为此我一有空闲就到他们中间,和学生交流帮他们排忧解难。我向学生讲:“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讲出来我会帮助你!”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帮助学生买图书、文具、留路途远的孩子在学校食宿。我对学生有爱,班级中间有爱。我所带的班级就是一个爱的大家庭。因此受到了校长的赏识,他破格让我担任学校的政教主任,主抓全校德育工作。我抓好班级工作的同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刻苦好学,做一个拥有专业技能的好老师。
我清楚得记得,当我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甚至有一种胆怯。我是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身高1米8以上,但面对二十几位五年级学生却有几分胆怯,我真不敢相信这一节课我是怎么上的。“小李,只要肯学,有信心,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的。”看到我自卑的样子,校长亲切的鼓励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在新婚蜜月,我也坚持吃住在校,白天拜有经验的和特色的同事为师,夜晚伏在灯下拜读教育理论专著、写教学反思、备课……
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奋斗,我逐渐地变得成熟起来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技能上。在思想上,我对我所从事的“教书育人”事业非常的热爱,认识到教师职责的光荣而重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在技能上,熟悉了教学的一整套流程,课前认真备课,课后仔细反思。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上起课来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我把自己的激情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和向往。
通过特岗教师的锻炼,我发现到了自身的种种不足和做暴露出的一些缺点,并努力在工作中不断的改进,使我逐渐的成长起来。面对特岗三年期满,我以认定我属于教育事业,我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潜心研究教育和教学,将积累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教育的随笔 15鼓励教育有很好的效果
冰露是一个虎头、白皙、肥胖的小男孩。他今年9月刚调到我们班,老师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
当他早上进入幼儿园时,他会握着母亲的手,主动向老师问好:;您好,老师当然,他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冰露很棒。下课后,彬璐会笔直地坐在一张小椅子上,问老师:“什么?”;老师,你认为我很棒吗;同样,他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冰露很棒。但是那天,这个伟大的孩子遇到了一个问题。因为他感冒了,他妈妈把他中午吃的药送到幼儿园。
午饭后,我喂他药,但他总是闭着嘴摇摇头。这时,我不知道是哪个孩子喊了“冰露加油”,所以大家都喊了“冰露加油!冰露,加油”朋友们的欢呼声震撼了冰露的抵抗。我抓住这个机会说:“我;冰露是一个伟大的孩子,不怕吃苦,勇敢是之后,炳禄张开嘴,喝光了药水,并没有忘记问我老师,我很棒吗;同样,我以鼓励的口吻对她说:“我不知道怎么办。”;冰露很棒。
推荐阅读:中班教育笔记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多。需要鼓励儿童。作为老师,不要吝啬于表扬孩子。更多地赞美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想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