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小故事

时间:2025-05-05 16:03:52
家风小故事12篇

家风小故事12篇

  家风小故事 篇1

从前的我在学习上很懒惰,从来不虚心好学,做作业时很不自觉,通过家风小故事这件事,我学习上就变得十分勤奋。

有一次,妈妈让我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写作业,觉得太无聊了,就偷偷得拿起手机玩了起来。妈妈看见我在玩手机,就说:“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在玩手机,你又不遵守我们的家风了。”我好奇地问道:“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奋好学,自护自律。’。”这时,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十分羞愧,就决定改掉这个坏毛病。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尽情地放松了一会儿,看了电视。月光静静地洒在了书桌上,我能通过灯光隐隐约约地看见爸爸那勤奋学习的身影,我仿佛看见了爸爸正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教材书。我叫了几声爸爸,让他放松一会儿,可以他一点儿反应都没有。爸爸说:“现在的时间十分紧迫,单位里有很多竞争,我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跟上别人的脚步。”这个热爱学习的爸爸正好印证了我们家的家风。

爸爸的行动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从此以后,我变得十分勤奋好学,也会独自一个人完成作业,经常受到妈妈的表扬。

这一次,我终于知道并做到了我们家的家风:勤奋好学,自护自律。

  家风小故事 篇2

小时候,放学、周末的时光总是异常美好的,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将功课完成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疯玩了。纠集一堆小朋友,追逐打闹,跳皮筋,一起看动漫,一起放烟花,一起去抓鱼,一起去捕蝉..我们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恨不得我的零花钱就是你的,自己拿去,爱怎么花怎么花。闹矛盾的时候,也会恶语相加,“上次我送你的三色圆珠笔还给我,一模一样的”,也会形同路人,甚至会大打出手。每每这个时候,不管是我哭了,还是别的小朋友哭了,只要被父亲碰到,无论我对与错,父亲总会当着众人的面,先批评我,甚至耀武扬威的想打我,可是奈何本人身手太过敏捷,他的拳头总是会落空,其实打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从来没有真正打过我。当时,满心的委屈、不解,一度生无可恋,想离家出走,奈何没有钱,有贼心,无贼胆,毕竟小时候我是个公认的异常可爱的小女孩,而且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只不过,越长越残而已,只是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理而已。

憋着一口气,父亲在我眼前晃悠,我愣是视他为空气,不,视他为真空。他给我夹菜,我就一口把它吃掉;他摸摸我的头,我就闪开;“闺女哈,爸爸带你上街去,你不是看中了一个发卡吗?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好想直接飞奔而去,但是依然秉承“沉默是金”的格言情调。最后,他终于书归正传,说:你看,是你组织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再怎么你也不能把人家弄哭了呢,打人就更不对了,你说以后你还跟人家一起玩吗?!况且你知道有些小朋友,横行霸道,你们根本玩不到一起去,下次是不是接受教训了,爸爸知道你轻易不会找人麻烦,可是你是大姐姐,你组织的别人,让着别人是应该的。受了委屈你还哭,哭有用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我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抱怨,不怨天尤人,乐观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更多了份包容的心。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令我受用一生。

  家风小故事 篇3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什么是家规呢?

家规、家训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所说的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

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家训家规也就是古时一个家族的家法。

先晒晒我家的家规:

1、百善孝为先,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

遵从父母教导,进出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2、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或见而避之;

3、热爱祖国,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具有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4、仪表端庄,站如松、立如钟、走如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5、在公共场合要保持举止文雅,谈吐得体,不可大声喧哗或嬉戏打闹;

6、养成谦虚诚实的优良品格,要脚踏实地,不可弄虚作假,任何时间、任何理由,都不准说谎;

7、戒骄戒躁,不可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8、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认真做事不可草率了事,今日事今日毕,不可无故拖延;

9、定时进餐,过时不许进食。不许吃零食及其它诸如汉堡包等垃圾食品;

10、家庭就餐应遵从“长者先,幼者后”的 原则,不可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而自己先行就坐进餐。吃多少盛多少,不可浪费粮食。

11、积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理解父母的感受;

1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错就改,学会自我批评;

13、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积极向自己周围的人宣扬正能量,为创建和谐社会加把劲;

14、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15、每学期开学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父母的监督下严格执行,及时完成计划不可无故拖延。

16、坚持课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带着问题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

17、 学习上要知难而进,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疑难问题,不耻下问,把攻克难题当作一种乐趣。

18、不可玩物丧志。除周末、假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以外其它时间不得看电视、玩电脑。

19、严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物,不乱丢垃圾,做环保卫士;

20、要志存高远,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永不言败。

21、发现家庭成员中有违反家规的言行时要互相提醒,及时纠正错误。

本人出生于70年代初,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些不成

文的家规,比如:家中来客人了,吃饭时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为习惯所以觉得很自然。

现在的小孩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就因为来了客人而不允许其上桌用餐会觉得委屈的,甚至会憎恨起无辜的客人。

这不能怨孩子,父母应该自责,“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规家训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待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后再去教育,让他们改正就很有难度了。

记得当儿子还小的时候(大概四岁吧),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东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 ……此处隐藏1524个字……风就是诚信、孝顺、自立、爱幼。

说到诚信,就要从爸爸说起了,有一次,爸爸有急事,需要钱,爸爸借到了钱,给借主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家的联系方式,借主还没想要,爸爸就还了钱。这就是诚信。

孝顺也就是姐姐了!我们家的吃穿都是姐姐的钱她没花过爸爸妈妈的一分钱,这也是自立了。

爱幼,就是妈妈,姐姐虽然自立,但她也得有母爱,我和姐姐还有其他小朋友都被妈妈爱着。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爸爸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家风小故事 篇8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请他姐姐帮忙剥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没有剥下皮,就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后,家里的女佣过来,知道司马光想吃胡桃,就舀来一碗开水,把青胡桃放进水里。胡桃经开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剥下来了。司马光的姐姐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胡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剥的,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

正在这时,司马光的父亲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说:“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原来,女佣替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亲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马上低下了头。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再也不撒谎了。也不敢再说大话了。

  家风小故事 篇9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大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风小故事 篇10

在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就是三代同堂,我家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家5口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我家两位长辈都是犟脾气的人,虽然为了某件事能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们对晚辈还是很体贴的。每天大早为大家准备好饭菜,而且他们分工的很默契。甚至有时为了给我们换口味,大清早上街去买我们喜欢吃的早点,使我们每天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他们也时常变换着晚饭的花样,给我们全方位的膳食营养补充。

长辈心好脾气急,作为小辈自然要多多谦让,这样才能家庭和睦温馨。好在孩子是家里的纽带,虽然他给大家制造了许多麻烦,但更多的是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记得有次孩子凌晨咳嗽得了支气管炎,天还没亮我们就急着起床抱着孩子上医院看病。我们怕惊醒长辈休息,尽量小声说话、整理衣物,孩子似乎理解了我们的意思,也尽量不咳出声,我们三人在没有惊动到长辈后,匆匆出了门。在我们给孩子看好急诊,配好药,等护士来挂吊瓶时,天快亮了。孩子这时提醒我说:“妈妈,现在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吧,他们起床没看见我会担心的。你告诉他们我在看病,让他们不要着急,我打完吊针就好了。”孩子的提醒让我和他爸爸感到孩子长大了。我赶忙拿起手机向家里报个信。爷爷听到后急脾气马上就上来了,一边在电话里询问孩子病情,一边在电话里责备我们怎么孩子又生病了。我知道长辈也是担心孩子,就忙着劝慰,也没把长辈责备的话放心上。孩子听见电话里声音挺响的,就夺过电话说:“爷爷,我们现在在跟病菌作战斗,很辛苦的。你要保存实力给我们做营养的早餐的哦,我们回来要补充营养的,这样我就好得快了。”说着,电话两头都乐呵呵得笑了。

这就是我的家虽然普通,但很温暖。

  家风小故事 篇1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后辈。在后辈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吃饭时,我爸爸先给我爷爷盛饭,爷爷动筷了,我们才敢吃饭,我爷爷就把好的给我吃,我也会再次夹往他的碗中,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母亲从小教导我,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要懂礼貌,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要诚实守信,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处事待人,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庭和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家风小故事 篇12

一生之计在于勤。人的一生要以勤劳为根本。家里永远有一个“停”不下来的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和大多的家庭妇女一样,但却也不一样,一样的是都是在忙来忙去,不一样的是她永远“停”不下来。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妈妈就像一个超级赛亚人,上班,种地,辅导我写作业,教我画画,保持家里卫生,给我和哥哥做衣服和鞋子,照顾老人……懒惰这个词就没有在她的身上出现过,总之,她就像万能助手,而且从来不抱怨。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是我的妈妈就像钢筋混凝土,从没有见过她柔弱的样子,有时我都觉得是我抽出时间去陪她做一些事情,而她永远都有一股干劲满满的能量。也是她教会我今日事今日毕,是她教会我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是她教会我一切借口都是懒惰的源头……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勤劳的女人,培养了我优良的人格和品德,让我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妈妈常说: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听她小时候的故事,有时候我很心疼那个年代的妈妈,年代的不同生活方式的转变,可是妈妈却一直保持着勤劳的作风,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勤劳的孩子早当家。当然,在妈妈的身上我领悟到的不仅仅是“勤”,还有很多很多向上的正念。

家是起点,是寄托,是归宿。家人是师长,是朋友,是另一个自己。所以,在个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与家教,而好的家风与家教可以养成一个人优秀的道德行为准则。所以,小家大国,一个小家的家风家教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文明进步,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生活格局的改变,都要以家庭建设为重心,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尽善尽美。

《家风小故事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